任期目标

串好社区“三链”幸福指数再提升

花园社区党总支 陈培明

2025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,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。社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精准把握新时代社区工作特征,弹好钢琴、抓好重点,持续统筹开展各项工作。首先对2024年的重点工作做一个回顾。

一、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

1.打牢党建“主阵地”,提升党建“感召力”。一是严格落实组织制度。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指引,全年各支部组织召开党员大会4次,主题党日活动12次,组织生活会1次,党课4次。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。结合党纪学习教育,组织党员开展警示教育会2次、观看警示教育片1次,赴苏州革命博物院、顾炎武历史纪念馆等地开展党性教育2次。三是优化党群阵地建设。盘活辖区“境启澜庭”小区凉亭和物业闲置用房,打造“红色谈心亭”、“幸福微站”和“小区自习室”等10个幸福场景。四是优化为民服务方面。全年开展上门问诊、文体娱乐、安全宣传等六大类惠民利民服务32余场,先后服务居民6000余人次

2.打好治理“组合拳”,提升治理“核心力”。一是安全稳定方面始终以组织覆盖、力量集结、服务优化推动“境启澜庭”小区实现问题清零,小区信访量下降率达到了90%以上,并成功通过整改验收;全年“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”的原则,清理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90余辆液化气钢瓶16个,配备四小件200余套。排查社会面小场所共400余间、车库出租住人30余间,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。二是乡村振兴方面。推进动迁清零和农房翻建工作,成功说服唐家角4农户张家角2农户移宅到金三角翻建;对于唐家角和庵前头可翻建89农户,通过多方努力,有38户农户已开工翻建全年组织“社区小花”志愿服务队进小区和村庄开展环境整治等活动共计20余次,清理201处乱堆放,发放宣传资料2981余份。成功创建一星级庭院47户,三星级庭院6户,五星级庭院3户,20244月,顾仙村被评为人居环境整治先行村荣誉称号。

二、存在问题

2024年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与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。存在问题有:

1.党员管理不细,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。一是在流动党员摸排和教育管理方面还存在短板。关心关爱流动党员、新市民等工作仍然需要加大力度。二是党员队伍结构老龄化,缺乏生机活力。党总支118名党员中,70岁以上党员有45人,50岁以下的仅有18人,在党建创新特色亮点上缺乏吸引力

2.治理体量庞大,村居提升攻坚任务较重。拆迁安置类历史遗留问题。如:辖区顾仙和张家角经过几年的拆迁,目前剩下的27户农户不想拆迁,申请要原地翻建问题,根据前期多方商定,进行异地翻建,但由于还没腾出宅基地土地指标,房龄都较大,农户急于想翻建,反应诉求比较大

三、2025年工作计划

务虚是为了更好的务实,2025年社区将始终坚守为民情怀,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,串好组织链、服务链、治理链等“三链”的融合力,让辖区居民幸福指数再提升。

1.坚持党建引领,做强“组织链”,汇聚治理“新动能”。一是持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,突出政治引领,提高政治站位,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成果,加强社区干部的作风建设。同时,对于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,将进行全面梳理、分类汇总,建立详细的问题清单、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等3张清单,明确整改措施、整改时限和责任人。二是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”为载体,启动“‘红链’赋能优服务‘境邻’幸福再加码”书记项目,通过推动治理重心下移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,以“赋能、提质、增效”为目标,着力提升境启澜庭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水平,将治理的“堵点”变为“亮点”,打造一个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“海棠红·幸福里”小区建设新样板。三是扎实推进“小区党组织”和“物管会”建设。鼓励小区党员积极参选物管会委员,以“小区党组织+物业+物管会+微网格”治理模式,做大“小区党建”的“朋友圈”。四是积极构建“摸排在经常、管理在日常、作用发挥在平常”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。将其纳入支部管理,除参加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外,同步,建立“1+N”结对联系机制,社区“两委”班子成员每季度对结对的流动党员进行走访联系,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,针对性的开展“花园茶会”、“微心愿认领”等“暖流”活动,让“流动”变成“融入”,使其成为社区治理“大家庭”的一份子。

2.优化为民服务,提升“服务链”,构建共治“新合力”。一是持续优化为民服务。聚焦“一老一小一青一特一新”群体的需求,持续开展量身定制活动,如:针对新业态人群的需求,社区将联合辖区共建单位资源,在境启澜庭打造新就业群体“友好小区”,依托小区党群服务阵地为载体,以文化友好、生活友好、设施友好、健康友好、治理友好和服务友好等多元场景友好为核心,把服务做精做细,让“新”有所属,才能更好发挥“新”之所能。二是“ 五社联动” 为抓手,搭建社区服务平台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、社会工作者、社区志愿者、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的作用,形成了多层次、多元化的社区服务格局。如:将党员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者、“社区小花”志愿服务队相结合,常态化开展环境治理、敬老助残、医疗服务、平安建设等志愿活动。

3.聚焦社区治理,盘活“治理链”,勾画善治“新图景”。一是持续加强安全稳定工作,充分调动网格化管理的优势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“事事落实到位”的执行力,全力以赴织密筑牢社区安全稳定“防护网”。二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。在持续推动“谈心亭”“小花阿姨”调节工作室等议事平台的基础上,将拓展议事协商渠道,深入挖掘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战士等一批乡贤力量,将他们吸纳到社区治理中工作来,在政策宣传、纠纷调解、安全稳定等方面,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、经验优势和群众优势。三持续优化治理路径。探索创新以服务换积分、积分兑奖励、奖励促服务”的积分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小区居民、流动党员、新业态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“潮头登高再击桨,无边胜景在前头。” 2025年我将继续认真履行社区第一责任人职责,抓好社区干部队伍的建设,以实干实绩实效不断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。

版权所有 © 昆山市e阳光财务公开平台 返回首页
苏ICP备17061219号